新闻中心

走进我们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清晰

2017年玻璃行业利润将被压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3-21  0次浏览  分享到:

1、2016年玻璃期现走势回顾


2016年玻璃期货大幅上涨。自年初FG1605合约最低位760元/吨涨到年底FG1701合约最高达1340元/吨,全年涨幅达到580元/吨,涨幅76.3%。回望玻璃期货近1年的涨势,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时的主力合约FG1605从年830左右逐步上涨至3月初最高的1020元/吨。第二个阶段是5月底以后FG1609合约自930元/吨最终在交割月一度涨至1358元/吨。第三个阶段是10月中旬开始FG1701合约自1050元/吨左右涨至1340元/吨。


2016年玻璃现货在年初表现比较平淡,大多数玻璃厂价格走势平稳,由于年初是玻璃市场需求淡季,部分玻璃厂价格小幅回落。沙河市场以沙河安全为例,自1月初1100左右开始逐步下滑至3月初960元/吨左右,在3月中旬开始逐步上涨。此后沙河地区一直延续稳定上涨,在7月底迎来爆发性上涨,到9月初沙河价格基本稳定,9月-12月沙河价格持稳或小幅上涨。全国其他地区价格节奏与沙河价格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在今年旺季的时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最终在9月初华南地区玻璃价格涨至1840元/吨,为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价,从产业链扩张的角度看,华南的价格未来扩张幅度有限。


在玻璃产能及利用率和库存方面,2016年玻璃实际产能小幅增加,产能利用率小幅提升,库存同比小幅下降。2015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恢复和转好,造成生产企业复产积极性增加。由于目前在建新生产线数量并不多,产能增加的因素主要来自冷修生产线复产。截止到12月2日,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53条,年产能达到12.69亿重箱。其中在产生产线238条,在产产能9.38亿重箱,产能利用率为73.45%,同比去年上涨3.27%。剔除停产、搬迁以及近几年无法恢复的僵尸企业后,目前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273条,总产能约为10.50亿重箱,调整后的产能利用率为88.70%,同比增加3.93%。


2、2017年房地产仍坚挺


人民币贬值、市场利率重心上移将会是长期趋势的主基调,这也就决定了2017年将会是一个通胀格局。在通胀格局下,房地产不会有太大压力,甚至不排除部分时段、部分区域表现强势的可能。


2.1、货币贬值下的产业链价格扩张模式


人民币贬值以及全球市场利率抬升将是中长期的大势所趋。这个基本格局决定了2017年的通胀趋势。这也逆转了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利率下跌或者维持低位的格局。自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一路下滑,本质上是利率下滑导致全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这造成全球制造业在融资成本这一块持续下降,也就为上游资源品价格下跌让利留下了空间,而上游资源的下跌以及融资成本的下跌,又造成下游中间品和制成品的融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形成一种产业链价格压缩的格局。人民币在2011-2015年8月的升值趋势,又进一步形成外汇套利资本融资成本下降的趋势和以人民币计价进口商品对美元计价的优势。


自2015年8月以后人民币开始贬值,2015年12月美联储开始加息。完全逆转了过去几年商品价格下跌产业链价格压缩的模式。2017年面对的是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外汇套利资本成本的上涨以及人民币计价的资源品价格相对美元计价商品的价格抬升。这样仅以汇率端来看,融资成本和进口成本的抬升就扩张了整个商品产业链。


在市场利率方面,美联储加息和全球央行一致收紧流动性已经让过去几年的债券牛市结束。未来大概率是利率逐步抬升的过程。利率的上涨提高了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融资成本,自上游资源品开始逐步向下传导这种成本的上涨。下游的制成品则需要同时承担融资成本的上涨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并向下游继续传导自身成本的上涨,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产业链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束应该是终端产业无法承担成本的上涨而破产,通常这种模式会以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


表面看利率上涨压制市场需求,接下来应该是需求下滑,价格下跌。但是这种利率上涨对产业链的传导应该有一个过程,利率上涨本质上是加大的全社会的融资成本,首先应该经历的是成本向下转移,从原材料一直传导到终端成品。这个传导过程表现为价格的上涨,俗称通货膨胀。2017年的通胀格局,房地产仍将会坚挺。 


上一篇 返回 下一篇